5月7日,藝德樓報告廳座無虛席,一場關於智能技術的知識盛宴在此開啟。中國老科協科學報告團成員、清華大學唐玲教授蒞臨意昂体育,帶來了題為《智能技術與未來世界》的精彩學術報告。意昂黨委書記李平、市科協副主席陳永朝、意昂黨委委員薛榮麗出席,教務處、科技外事處全體人員,新能源學院、智能製造學院、信息安全學院、應急管理學院的教師以及學生代表300余人齊聚一堂,共同聆聽這場報告。黨委委員、副校長吳曉濤主持報告會。

唐玲教授的報告內容豐富,從智能的分類切入,介紹了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,讓大家對智能的概念有了更為全面的認識。隨後,唐玲教授深入剖析智能技術,闡述了大數據、互聯網、雲計算、物聯網、人工智能、機器學習等相關技術的發展。唐玲教授專業且深入淺出的講解讓在場師生收獲頗豐。

在報告中,唐玲教授列舉的智能技術應用案例引發了師生們濃厚的興趣。數字人、自動駕駛、AI 醫療平臺、交通執法、個性教育等領域的應用展示了智能技術的廣泛用途。此外,她還介紹了九歌、DeepSeek、智譜清言、Sora 等智能技術成果,讓大家切實感受到智能技術就在身邊,並且已經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。
談及智能技術對未來的影響,唐玲教授從優勢與挑戰兩個方面進行了深入分析。她指出,智能技術能夠大幅提升效率,實現 24 小時不間斷工作,減少重復勞動,自動控製流程;在技術突破上,AlphaFold 預測蛋白質結構加快了藥物研發進程,還能提供個性化服務,改善生活、學習和工作環境,甚至推動醫療資源的公平分配。但不可忽視的是,智能技術也帶來了諸多挑戰。傳統的媒體、廣告、翻譯等行業受到沖擊,重復性勞動崗位面臨危機;倫理問題逐漸凸顯,涉及人類文明、性別、繁衍、生存等多個方面;隱私與安全問題也備受關註,個人信息保護和數據安全亟待加強;技術資源壟斷可能加劇數字鴻溝,造成資源分配不均。
面對這些挑戰,唐玲教授引導師生們進行思考,並提出應對建議。她強調要製定相應的法律法規,加強對智能技術的監管;鼓勵大家改變思維習慣,培養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思維,從因果關系向相關關系拓展;同時,要善於利用 AI 工具,實現 “AI+” 的多元融合發展。
講座現場氣氛熱烈,師生圍繞“人工智能與未來世界”等問題踴躍提問。唐玲教授結合清華學子成長案例作出細致解答,並向積極參與互動的師生贈送清華大學定製明信片。每張明信片均手寫勵誌寄語,將清華“自強不息、厚德載物”的精神傳遞給在場青年。


此次學術報告為意昂師生搭建了與前沿學術交流的橋梁,在智能技術領域註入了新的思考活力,助力意昂在相關領域的教學與研究邁向新高度。